走進資深投資人林適中的家,優雅舒適不在話下,極簡乾淨、看不到太多繁複,一如他的投資風格:簡單、專注。氣定神閒地泡杯咖啡,好好地閱讀與思考,享受愜意的生活,就是他的真實生活寫照。
3年不開張,開張吃3年,林適中今年的投資代表作就是風電概念股世紀鋼。世紀鋼從去年底不到10元起漲,4月間最高來到98.7元,漲幅將近9倍,相當驚人。攤開林適中的對帳單,持有世紀鋼股權約3%、平均成本14元,帳上獲利是好長一串數字,已經達數億元。
這麼豐厚的獲利,林適中語出驚人地表示,居然來自1個養成數10年的祕訣:看報紙。他說以前都不喜歡看書,但是做股票第1年,就發現書中自有黃金屋,投資密碼就藏在報紙裡。「抓到法門,會讓投資事半功倍。股票不是挖出來、找出來的,而是等出來的。隨著大量判讀訊息,就會熟能生巧。」
投資密碼藏在報紙裡
大量判讀新聞訊息,練就選股功力
林適中踏入投資領域,可以說是「家學淵源」。當年母親是家管,靠著爸爸身為公務員的微薄薪水養家,他回憶,小的時候就常常聽到爸爸靠著股票貼補家用,後來逐漸穩定維持小康局面。爸爸常常告訴他,要掌握趨勢,「以前懵懵懂懂,後來跟著爸爸學習。從短線走到長線,發現學海無涯,與時俱進、體察時事,才能在股市中抓住機遇。」
林適中談投資,有一種水到渠成的輕鬆姿態。他說自己早期進股市,也是每天報到,最好今天買、明天就漲停,但那不是投資常態。「除了達到財富自由,我也要擁有時間自由,股價不必一直盯著看,下手離場,就應該去做生活中更重要的事。」
林適中從閱讀報紙中判讀訊息、找投資方向,偏愛股價技術面盤整多年,打過大底,籌碼乾淨的公司,先市場一步逢低布局,等待長線大行情。
找出投資方向後,林適中更在意的指標,是本益比及毛利率。
「彼得林區、巴菲特和科斯托蘭尼都認為,如果能買到本益比5倍的股票,就賺翻了!」林適中認為,估算未來3至5年的EPS(每股稅後純益),目前只要能買在本益比5倍左右,就有大幅獲利的機會。
「我設定給它3到5年的時間,只要賺1倍就夠了。這樣每年複合成長率也有15至30%,可以讓自己安下心來長線抱著。部位放下去,就不用管它。」林適中也透露,雖然他總是想著用3年到5年時間等1倍報酬,但因為他總買在本益比很低的時候,通常幾乎1年時間獲利就翻倍了!
例如2004年,他觀察到中國經濟活絡,物流貨運需求正處於起飛的階段,看好當時深入布局中國貨運承攬的中菲行,他重押近萬張中菲行股票。他在18元附近買進中菲行,後來股價一度跌到15元,但是他預期公司會配1.5元現金,若往後物流貨運需求暢旺,3至5年內EPS有機會賺到2塊錢,換算回來,本益比才6至7倍。等待2年多時間,賺進超過1倍的獲利。
2007年,他看到政府提出農地再生計畫,接著報紙上都是《農業再生條例》、農舍興建放寬等新聞。他認為,未來農地再生計畫實施,農林龐大的土地資產,預估未來獲利有機會大幅提升,毛利率也會提升,本益比不高,因此他陸續買進數千張農林,結果沒想到3個星期內股價就從8元漲到19元。
這回能這麼早發現世紀鋼這支大飆股,始於3年多前,1則「台灣離岸風電規畫場址公告」的新聞,引起林適中的興趣。他進一步了解,當時有3家業者獲選離岸風電示範獎勵資格,已經與經濟部簽約,目標是在2020年完成3個示範風場的建置。他開始關心有關風力發電的訊息,也看到行政院會議指出,根據國際工程顧問公司4C Offshore在2014年發布的研究結果,發現世界上風況最好的20處離岸風場,台灣海峽就占了16處。「愈看愈有苗頭,這是時代趨勢,而且不是只有台灣自己在喊,當然有商機」。本土供應鏈中誰最有機會?林適中開始抽絲剝繭,勤勞四處拜訪相關公司,蒐集更多資訊,對這個產業有基本的認識。
長期持有獲利更驚人
中菲行、農林、世紀鋼滾出財富
到了去年9月,報紙上充斥著政府離岸風電政策的相關報導,林適中直覺這件事已經到了最後關頭。沒多久,桃園市長鄭文燦牽手達德的新聞躍上頭版,開發商達德能源集團與世紀鋼鐵子公司世紀風電的合作,是第1件通過環評的離岸風力發電案。他回憶,這則新聞中,鄭文燦還說,世紀在台北港的風電組裝廠可望在2018年動工,2019年營業額上看100億元。他笑著說,「連官員都出來報明牌了!」
政府喊出2025年再生能源發電占比20%目標,前提是要促進本土能源供應鏈發展,需要本土廠商配合投資,也要能讓本土廠商受惠。他判斷,開發商願意與世紀鋼合作,世紀鋼應該已經準備得很充分。
雖然有中鋼與世紀鋼2家業者,他分析,開發商一定盡可能拿到第一波躉售電價最為有利,而非後面的競價,所以一定要找準備好的廠商;他看好世紀鋼將炙手可熱,於是全力買進,持有股權達3%,平均買進價格為14元左右。
翻開世紀鋼財報,他發現即使這幾年鋼構業不景氣,世紀鋼都沒有賠錢。當時他估算,傳統鋼構業毛利大概只有5%,而風機的鋼構由於規格及製程相當嚴謹,毛利可能高達3成,相當驚人。若以政府規畫的建置速度來看,以及世紀鋼股本小的特性,再加上原有的本業,EPS或有機會達到1.5至2元,他在9塊錢買進,本益比約6倍,很符合他設定5倍本益比及毛利大幅成長的投資方向。當然,去年9月還只有規畫3 GW,後來又增加到5.5 GW,「現在世紀鋼的商機已經比我當初知道的倍數成長了。」而法人出的報告,也看好世紀鋼未來幾年獲利將大幅成長。
不要錯失官員報明牌
新興產業爆發力不只一兩年
即使世紀鋼股價在4月來到近百元高點、獲利數億元,林適中似乎也捨不得賣。他說,看過對未來產業的前瞻體認,新興產業決不是僅止於1年半載的格局,還有一段路要走,不會就這麼草草結束。很多人問他,股票漲這麼多,你不覺得可怕嗎?
他想起以前曾經看過爸爸在幾10塊買進金融股,最後賣在1千元附近;過了10年又經歷半導體階段,看到代工產業如何崛起。「我印象很深刻,當年仁寶1個月做1萬台筆記型電腦,半年以後1個月出貨6萬台;再過兩三年,1個月出貨幾10萬台。鴻海一開始資本額只有10幾億元,現在有上千億元,這些數字都歷歷在目。」新興產業與過去思維不一樣,先有願景上的體認,再從很多現象印證是否如此。
最近世紀鋼股價跌至50元附近,林適中還逆勢加碼,他認為政策勢在必行,寧可多等2年。他以曾投資榮成為例,2014年也曾看好榮成在中國的布局,經營者很早就專注在工業用紙,看好物流業將帶動工業用紙榮景。他在約15元買進,透過經濟規模試算,估算未來3至5年EPS有機會成長1倍、上看3元,同樣在本益比5倍時買進。
但是,後來遇到人民幣貶值,他認為會對財務上產生衝擊,在16元賣出,過了1年多榮成股價跌到10塊錢,「當時沒有買是1個錯誤。」他說,低估了股價跌過頭其實就是1項大利多,因為什麼利空都反映了;因而錯過了一兩年後榮成漲到50元以上的大行情。也因此,去年他買世紀鋼,很多人說大幅獲利要3年後才看得到,怎麼現在就要買?但想起榮成的例子,「難道市場真的會等到3年後才反映嗎?做股票不就是預估未來?」他腦海裡浮現的是,未來彰化外海海底,將會出現好幾百支高達80公尺、宛如高樓大廈的風機。
多一分了解少一分風險
下一步仍看好再生能源與都更受惠股
投資就是揣摩、忍耐與實現的過程。「投資沒有捷徑,但是有方法,就是靠時間與經驗來累積。」在股價低檔時,有足夠膽識看到它的機會,建立起一定部位;很容易在兩三年內,有成倍以上的利潤,林適中認為,這是一條擺在眼前很輕鬆的路。
他追求最大利潤,但是風險擺在前面。「高風險、高利潤並不全然正確,多一分了解,就少一分風險,風險來自未知,就想辦法把不知道的變成知道的。」根據經濟部中小企業處統計,創業1年內還能存活的公司只有10%,5年後能存活下來的只剩下1%。公司能掛牌大概已經是剩下的這1%,林適中笑著說,買1檔股票就把自己當成這家公司的老闆,不用做事就可以享受利潤分配,多好!
碰到任何事,先想著這個商機能不能發展成利潤?考證中間每一個環節,必須長期性地閱讀報紙,從廣泛閱覽到精讀,根本不用聽別人報明牌。「就這麼一套簡單模式,水到渠成。很多人會懷疑,但是很多道理是說得通的,我已經這樣走過來了。」
從新聞中找投資方向,那麼下一個方向是什麼?林適中指出,台灣現在的政策大方向,一個是再生能源與儲電,相關商機等待大家去發掘。另一個,就是總統蔡英文說的,都市更新一定要做,將來還要由政府主導大規模的都更,內政部也提高獎勵容積辦法,以前是業者求政策,現在是政策求業者,林適中認為,那些卡了很多年、有大筆閒置資產與老舊廠房的上市櫃公司,將是受惠最大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