▲隨著美國大選開票以來,美元指數很清楚地一路下跌,在這個過程中,台幣也升破了28。(圖/資料室)
從2020年11月初開始的兩個月,也就是隨著美國大選開票以來,美元指數很清楚地一路下跌,在這個過程中,台幣也升破了28。這個下跌趨勢終於在2021年1月的上半月出現了觸底反彈。現在的問題是,美元真的要反彈了嗎?
學理上,匯率主要取決於國際資金移動,而後者主要又取決於國際間的利差。以美元指數為例,主要成分是歐元,而歐元區的經濟大國是德國,所以我們技術上採用「美德利差」,是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減去德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。當美德利差走高時,代表美元相對於歐元更具吸引力,於是資金會流入美元,推高美元指數。
不過影響匯率的,除了國際利差,還會有其他因素。但是其他因素是短暫性,終究會消退,而國際利差則比較結構性,作用會比較長久。
在圖中,美德利差在去年9月中旬後就已經向上突破,一路走高。照理說,美元指數應該跟著走高才是,但結果卻恰好相反,而是一路走低,這種現象叫作「背離」。這是因為會有其他因素跳進來干擾,但是它們終究是短期現象,也就是說,背離終究會消退。
在背離消退後,美元指數的走勢,將會回到美德利差所預告的方向,於是合理預期1月上旬美元指數的觸底反彈是來真的。
在其他因素當中,美國經濟前景特別值得關注。理論上這個展望提升時,美股會走高,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也會跟著走高。同時反映經濟熱度的油價與銅價會走高,反映出總需求在走高。經過交叉比對,這些現象在過去兩個月全部都發生。
於是,原本因為疫情所產生的避險需求讓人們去買美元,現在經濟前景的樂觀展望讓這些美元買盤出清得差不多了。所以美元的買盤完成了換手,有可能會反映美德利差這個結構性因素而真的要反彈了。
延伸閱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