▲(圖/幣圖誌,以下同)
最近美股有檔新股IPO,得到眾多的關注。一方面是他的投資人大有來頭,包括比爾蓋茲、李奧納多.狄卡皮歐、和李嘉誠;
另一方面,是他的營業項目非常特別,他是賣食品的。(終於不是科技公司了)。說到這邊,或許您已經猜出我們今天要談的公司了,它就是「超越肉品Beyond Meat(股票代號:BYND)」。
BYND 5/2開盤交易,開盤價是46美元。而截至5/17收盤,它的股價已經來到了89.35美元,漲了94%!相當驚人!
從IPO至今的漲幅,也大幅超越了最近其他幾間備受矚目的IPO公司,像是Lyft、Pinterest、Zoom、Levi’s等。
這間公司究竟是做什麼的?他們賣的是「人造肉」,也就是我們一般俗稱的「素肉」。它的商品有3種:
1.超越漢堡肉(beyond burger)
2.超越香腸(beyond sausage)
3.超越牛碎肉(beyond beef crumbles)
官網上也請來許多職業運動球星,擔任代言人,公司給的名稱是「超越大使(beyond ambassadors)」。
吃素的好處多多,除了對身體有益之外,也能夠減少碳排放、有助減緩全球暖化。但是,吃肉的樂趣卻不是那麼容易割捨,因此「超越肉品」要做的不是「改變人們飲食的習慣」,而是「把人造肉做的跟真肉一樣」,讓人們更願意吃素肉。這也是比爾蓋茲投資它的原因之一,因為「他分不出來這家公司的產品和真肉的差別。」
如果眼前的食物讓你不用犧牲吃肉的樂趣、又能環保愛地球,你會不會想要試試?
因此,調查顯示在2020年時,素肉在全球的市場規模有望達到400億美金。不過,身在台灣的我們是暫時無緣體驗了。目前它的產品只在美國上市。
為什麼這家公司會漲這麼多?
為什麼它會漲這麼多?其實對一間剛上市不久的公司來說,投資它形同賭博。剛IPO的股票,總是會有一堆又一堆的看多言論 (不然誰來買它的股票對吧?),所以如果去在媒體上找相關資料,只會看到許多「素肉市場有多大」的報導;而且承銷商私底下也會找些資金來抬轎,因此這波漲勢究竟能維持多久?誰也不知道。
重點是,等它跌下來之後能不能買?我們來看看它的財報。下圖是它從2017年4月到2018年12月每季的營運狀況:
可以看到,它的毛利(gross profit)其實越來越高,下方的毛利率(gross margin)也是如此。
但這間公司的本業卻是賠錢的(這可以從最下方的「Loss from operation」)中看出來,而且虧損金額沒有減少的趨勢。(股票要漲,一種是「賺更多錢」,另一種是「賠更少錢」)
賠錢的原因還是來自於越來越高的費用,而且最大宗是「銷售、一般及行政管理費用(Selling, general and administrative expenses)」。佔了整體費用的75%。
依據財報所示,這個費用主要是「銷售、行銷、通路、行政等費用」,比較麻煩的是,公司並未揭露多少比重屬於行銷、多少費用屬於通路及行政。
因為,行銷和研發費用公司能調整的自由度較大,通路和行銷費用卻較難。
再來,就算未來人造肉真的成為主流,那「超越肉品(股票代號:BYND)」的技術是不是真的難以超越?目前還有其他競爭者。比方說,漢堡王前陣子就推出了由競爭對手「impossible food」推出的「impossible burger」,採用素漢堡肉,據說大受歡迎;所以,看來只要吃起來口感跟肉一樣,我們並不在意這個素肉是怎麼做出來的。而「超越肉品(股票代號:BYND)」也沒有那麼獨佔的優勢。
因此,如果素肉的市場真的有望像前面提到的,在2020年時全球達到400億美金,那麼以「超越肉品(股票代號:BYND)」目前的淨營收(目前約3000萬美金)來說,它不用打敗所有的競爭對手,只要能搶到全球市場的十分之一,目前的淨營收就能翻個10倍,股價當然還會再漲;但是,如果素肉市場沒有那麼樂觀,那「超越肉品(股票代號:BYND)」很可能就只是曇花一現而已了。
所以,如果您對素肉市場興致勃勃、也對其前景相當有信心,我們建議您可以投入一小部份資金進去就好,然後靜觀其變。雖然「超越肉品(股票代號:BYND)」的投資人有ㄧ排大咖,但相信他們也只是撥出小部份資產投入而已。如果您只是因為它漲得很兇想試試有沒有機會追高,我們建議您暫且別動。這種IPO之後的飆漲相當難掌握,一般來說會等半年後再作考慮,往往還會有低點讓你進場。
畢竟,市場上好標的那麼多,我們可以投資在更有把握的標的上面。
(本文由「幣圖誌」授權轉載)